但求努力 不负韶华 ——记电务公司青年技术员 米超

时间:2017年08月03日 来源: 作者:电务公司团委 阅读: 字体: 【

  2011年夏天,一个普通的毕业季。米超和其他大学毕业生没有什么不同,这个来自陕西周至农村的小伙子,就像是河边一粒不起眼的石子。

  现年29岁的米超,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。应聘工作时,他听从老师的建议,也抱着到施工单位锻炼的决心,选择了中国中铁一局,被分到电务公司八分公司西商高速公路机电项目部,成了一名普通的见习生。

  勤奋新人 初露锋芒

  公司管段内的西商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大多位于秦岭山谷之中,公路顺着山谷蜿蜒曲折,倚山前行。施工作业,测量先行,技术人员的前期任务就是为施工提供尽可能准确、详实的数据。

  测量线路是一道道陡峭的山坡,第一次下工地,米超身上却没有一丝娇气,拿上对点杆向山坡上“冲锋”。一天下来,点位没放几个,手掌磨破了皮,腿上还挂了两道“彩虹”。他心想,看来徒手攀登可是不行,非但不能保证安全,工作效率还不高。回到驻地后,他找来两根窄钢条和扒钉,照着专业登山工具的样子,找焊工制作了两个上山攀蹬的爪钩工具。有了登山“神器”,上山就方便得多,终于在既定的时间内安全顺利地完成了测量放样任务。

  米超常告诫自己,作为新员工,要好好地磨炼、完善、充实自己。他无论走到哪里,包里都装着三件“宝贝”:图纸、笔记本、工具书,遇到问题随时记录下来。白天他跟着师傅在施工现场,晚上回到驻地继续钻研,不懂的地方就查找各种规范资料,直到弄明白为止,经常忙到凌晨一两点。有时候同事半夜起来上厕所,看到工程部办公室的灯还亮着,就跑过去喊一嗓子:“小米啊,还没有休息啊。”他总是回答说:“快了,快了。”在工友们眼里,米超学习起来像个“疯子”。

  快速成长 勇挑重担

  2014年,米超来到北京地铁供电项目部。地铁供电施工技术含量高,何况在首都施工,对工程标准的要求更为严苛。在施工现场,米超看什么都觉得新奇,却都看不明白,因为他所学的电气专业和供电技术有些差距,一切得从头学起。

  环网电缆敷设等一些简单的作业,米超还能应付,但供电专业里技术含量最高的变电设备,可没那么简单,线条走向复杂,各种颜色的电线和接头令人眼花缭乱。为了做好施工计划表,他一遍又一遍地翻看图纸,查看能找到的一切资料,有时候盯住图纸研究一个多小时,似乎要从图纸里把所有东西安装一遍。那段日子,到凌晨两点才整理完方案,早上六点多又早早起来核对一遍,赶在出工前把资料交给工班。

  “功夫不负苦心人”,米超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回报。一年半的时间,米超从一个对地铁供电一无所知的“菜鸟”,变成了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专业技术问题的工程部副部长。一些新来的技术员,学习供电技术有些吃力,米超就把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传授给他们,帮助他们早日成为项目技术骨干。

  2015年初,项目工经部长临时调离,米超在负责工程技术管理的同时,还兼管了工经工作,负责项目经济合同管理和二次经营相关工作。又一个全新的领域,他依旧毫不怯场、充满了拼劲。北京地铁昌平线二期合同履约过程中,因一期合同签订时包含了二期的工程量,合同清单工程量无法分劈且图纸变化量较大,使得工程合同额降低,如果不能弥补,将严重影响项目经济效益。面临棘手问题,米超奔走于业主合同部和造价咨询单位,碰了钉子,受了委屈,却没有退缩,而是坚决顶了上来。烂熟于心的地铁供电专业技术知识派上了大用途,他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,带领几名技术员研究图纸、分析合同。一年多来,他无数次复核现场数据,完善各类变更,洽商手续签证,与各个部门积极配合,完成工程竣工结算及缺陷整改,仅在工程变更索赔环节就为项目挽回350万元,项目也于2015年底圆满完成了竣工验收。

  树人有方 助力青年成长

  2016年初,电务公司中标兰州地铁1号线东岗车辆基地接触网工程。因北京项目上的出色表现,米超当仁不让地成为项目常务副经理。

  怎么管理好一个项目,怎么调动工人的积极性,怎么按期完成一个个节点工期……新的岗位,对于米超而言,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。

  第一次召开项目工作会议,他手里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了好几页,没有人知道,那是他熬了几个长夜,理出来的工作思路。会上,米超和班子成员确立了项目部的“两手抓”方针,即一手抓好工程管理,创造优质精品工程;一手抓好年青人教育培养工作,打造优秀人才工程。

  米超抓住项目员工年轻化的特点,根据年轻人的心理和需求,做到“五给”即:一给有挑战性的工作。给年轻人压担子,安排急、难、新的任务,在干中学,学中干,快速掌握专业知识;二给一定的工作自主权。鼓励年轻人放手去干,勤于思考,大胆创新,灵活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;三给适当的支持,及时采纳年轻人提出的正确意见、合理化建议,焕发青年职工的工作激情;四给宽容和谅解。对个别在工作上有过失的人,不一棍打倒,而是耐心进行教育帮助,让他放下包袱,吸取教训,轻装上阵;五给奖励。对给项目出了好点子、提了好建议、表现突出的年轻人给予适当奖励,增强他们的价值感和成就感。

  米超自己也承担起“师父”的角色,对于年轻技术员的疑问,他毫无保留地指导,更是和青年员工打成一片,建立起同吃、同住、同奋斗的“革命友谊”,大家心往一块想,劲往一块使,项目管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。2016年底,项目部成功通过主体工程验收,迎来兰州地方政府、业主及相关建设单位的各类检查、观摩20余次,施工工艺、质量更是得到一致认可。

  工作6年来,米超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认可,先后获得沈阳四环工程鲁班奖“先进个人”、中铁一局“优秀共产党员”、电务公司“先进生产工作者”、“青年技术突出代表”等荣誉。

  采访到最后,看到了米超笔记本扉页上的一句话:“但求努力,不负韶华”。春华秋实的循环往复,在每段不为人知的记忆里感受流年和青春,想来,这八个字应该就是青春最好的模样吧。

责任编辑: